当前位置:萝卜文学 > 网络资讯 > 下阕的意思(上阙下阕的意思)

下阕的意思(上阙下阕的意思)



问题

下阕的意思:词的上阕与下阕是什么意思?

……….

下阕的意思(上阙下阕的意思)  第1张

一、阕的多义在《礼》、《史记》中有”乐阕“的说法,表示音乐演奏结束。这里是完毕的意思。

二、阕与音乐《吕氏春秋·古乐篇》中,阕,作为名词,表示乐曲的一段: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

三、阕与诗歌唐代诗人沈亚之所作的《文祝延二阕》,可能是最早的以”阕“为题的诗歌:

闽山之杭杭兮水堋堋,吞荒抱大兮香叠层。

腾气清浑兮朝昏,神生其中兮宅幽凝。

居如山兮惠如水,处端卓兮赴下而忘鄙。…..到了宋朝就比较多了,一阕就是一首的意思,例如红杏尚书宋祁的《州将和丁内翰寄题延州龙图新开柳湖五阕》,五阙就是五首:

湖中新水照春辉,绿遍垂杨千万枝。此地得非名细柳,暖烟偏照亚夫旗。闲驻春旟玩碧浔,波光杳杳树阴阴。便将塞下风沙意,回作江南烟水心。浚湖栽柳重城下,弄水攀条三岁中。谁见使君欹帽处,鸭头波上雪花风。弱柳毵毵湖上天,天青湖碧此留连。东方千骑浮云骏,折得春枝便作鞭。昔人杨柳咏依依,曾与征夫说戍期。看尽春条君莫叹,湖边雨雪是归时。四、词的上阕与下阕一首诗就是一阕,同样,一首词也是一阙,不过一首词的一段还叫做一阙,前一段叫做上阕,后一段叫做下阕。例如柳永的木兰花慢:

《钦定词谱》中介绍:木兰花慢,双调一百一字,前段十句五平韵,后段十句七平韵。前段就是上阕,后段就是下阕。

五、阕成了词的代名词文人经常在作品中称一首词为一”阕“,下举2例:

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在这首词的序言中,姜夔用”阕“代表词,”因度此阕“:原序: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苏东坡有一首《浣溪沙》

罗袜空飞洛浦尘,锦袍不见谪仙人。携壶藉草亦天真。

玉粉轻黄千岁药,雪花浮动万家春。醉归江路野梅新。苏轼在序言中也说到”作此阕“:

绍圣元年,十月二十三日,与程乡令侯晋叔、归善簿谭汲同游大云寺,野饮松下,设松黄汤,作此阕。余家近酿,名之曰“万家春”,盖岭南万户酒也。@老街味道

下阕的意思(上阙下阕的意思)  第2张

上阕: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时候了。(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也是说回到都城他被贬嘛),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也是说都城里则么说呢,人心吧让人心寒)。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下阕:转过朱红楼阁,月光低洒在绮窗前,照到床上人惆怅无眠。

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苏轼的豁达这是个转折】

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词的上下阙的

联系,并没有特别的要求。

苏幕遮的和其它的词自然也是共同的。词的上下阙是通过逻辑关系相联系的,但是往往利用对比的手法,例如欲扬先抑,古今对比,物是人非之类的反差。当然无论什么样的联系,大多数的词都是按照先写景烘托氛围,然后再抒情。

既然楼主专门问苏幕遮,我就以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举例。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所谓一切景语皆为情语,上阕主要写景,但是却把情感和氛围烘托得淋漓尽致,作者的所有情绪都弥漫在景物之间。碧云黄叶,秋色烟波,形成反差,看起来很美,但作者的惆怅已经孕育其中。而上阕的最后一句,则是起承转合的关键,如果上阕前半句是朦胧含蓄的烘托氛围,那么后半句则是直接借景抒情,作者说是芳草无情,却更在斜阳之外,这何尝不是对自己的暗语。

紧接着下阕的上半句便对此做出了解释,也就是【黯乡魂,追旅思。】紧紧和【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链接,使得作品浑然一体,直接从写景转折到了叙事式的抒情上面,下阕的最后句则又回归到作者当下的状态【借酒浇愁】,使得本词回归到了作者本身,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最后的相思泪悠远深刻,让人浮想联翩。

所以这首词的链接关系大约是这样的:

上阕上半段:对比写景【眼中的景】

上阕下半段:寓情于景【景的联想】

下阕上半段:借情叙事【感叹自身】

下阕下半段:情景交融【抒发惆怅】

其实写词,上下阙并没有严格规定,主要根据逻辑关系而来,只不过古人写词都写景,后人自然从中摸索出了规律。学习的时候自然可以按照诸如这首苏幕遮这样的逻辑来写,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