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萝卜文学 > 文化常识 > 生平简介,于敏的生平简介

生平简介,于敏的生平简介

  

  于敏同志,男,1926年8月16日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芦合镇(今属天津市),1985年8月加入中国 *** 。

生平简介,于敏的生平简介  第1张

  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历任二机部九院一所副所长、九所副所长、九院副院长兼九所所长、九院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等职务。

  1926年,于敏出生于天津,青少年时代历经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在战乱中度过。在那个自视为“亡国奴”的屈辱年代里,于敏看到的是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里“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的国殇。

  兵火轰隆的日子里,于敏性喜安静,喜欢读唐诗宋词和历史演义。他崇拜诸葛亮运筹帷幄、决战千里之外的智慧,向往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倾慕岳飞和杨家将的精忠报国以及文天祥的威武不屈和凛然正气。他把为国纾困的希望寄托在这些人物身上。

  1960年12月,我国作出部署,由核武器研究院集中攻关,突破 *** ,同时,原子能研究所先行一步对氢弹作理论探索。

生平简介,于敏的生平简介  第2张

  1961年1月12日,于敏被叫到了钱三强的办公室。钱三强告诉他,经研究批准,决定让他作为副组长领导“轻核理论组”,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工作。

  于敏感到很突然,甚至有些不解。他内向沉默,喜欢做基础理论研究,不喜欢搞应用研究,自认为不适宜从事研制氢弹这种大系统科学工程。而且,他当时的原子核理论研究正处于可能取得重要成果的关键时期。

  于敏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他想起了当初听到钱三强告诉自己那个决定时,脑海中闪过的一个念头:突破氢弹技术后,回去做基础研究。“文革”后,钱三强也数次问于敏是否想回科学院。但于敏最终没有“回去”。

  20世纪80年代,在 *** 、氢弹等技术相继突破后,曾经共同奋战在核武器研制一线的骨干相继离开九院。于敏也想过离开,但“估计自己走不了”。他知道,第一代热核武器虽然解决了有无问题,但性能还需提高,必须发展第二代核武器。于是,他留了下来,突破第二代核武器技术和中子弹技术。

生平简介,于敏的生平简介  第3张

  就像他沉默的事业一样,于敏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他毕生信奉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他曾对身边人说,不要计较有名无名,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无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