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概念。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
清朝时期也指自江苏以南的沿海诸地称为“南洋”。在清朝和民国时期,“南洋”还指东南亚地区,那时华侨去东南亚谋生称为“下南洋”。
在中国很多历史文献上,有不少关于南洋的记录。元明之际,大陆战乱频繁,南洋成为当时国人寻求生存机会的最佳选择,很多的华侨漂洋过海,到那里讨生活。
在下南洋的流民浪潮中,来自全国大部省份,但福建、广东人占据大多数(95%以上),这与其地理、人文因素及有关系。闽、粤两省海岸曲折,老百姓与海相习;两省距离南洋较近,往返方便,路近费省,较去拉美等地更具“可选择性”。
“下南洋”与“闯关东”“走西口”,被并称为近代中国的三次移民潮。每当新老政权交替之时,不堪战乱的百姓与没落的权贵都会纷纷移居海外,东南亚因为易于到达而成为中国移民出国的首选之地。
如今,中国人的脚步已经遍及全世界。而海外华人中最大的一个群体,就是东南亚华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就是几百年前那些在南洋披荆斩棘的开拓者的后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到 quanzhongzha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0771td.com/p/49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