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故事中一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的主人公姓名往往是含糊的、不确定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经典十大民间故事精选10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经典十大民间故事1
孙思邈,唐代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七岁上学,每天能背诵几千字。长大后,善于谈论老、庄及百家的学说。后周宣帝时,因为政治扰乱,隐居在太白山,学道炼气,将养身体,寻求超脱凡俗的仙术。他洞晓天文历及观天占验的术数,尤其精于医病用药,而且为人仁慈,做事处世,务求积累阴德,一方面专心培育自己本原,一方面以济人救物为功德。一天,他偶然出门,在路上见到有人想打死一条小青蛇,蛇已经被打伤,流着血。孙思邈忙恳请行人住手,并立即脱 衣服赎来小蛇,帮它敷上药,放生在草丛间。
一月多时间过去了,孙思邈再度出门,碰见一位穿白衣的少年,带着许多随从和马匹。少年下马,迎上前来拜谢孙思邈,说道:“小弟承蒙道长相救,父母想见见您。”孙思邈救的人多,也不记在心上,听到此话也不当什么回事。那少年再次恳切拜谢邀请,思邈只好上了他准备好的马,和他并驾齐行。那马如飞,—会儿到了处庄园。那里花木正透着春色,景色祥和明媚,门庭焕然如新,极有气派,人物往来既多又有气势,望去俨然是王爷的府第。
少年请思邈入内,见一人端庄俊美,带白袷帽,穿绛色的衣袍,身后跟着许多侍从。看到思邈,高高兴兴地上来迎接,嘴里谢道:“十分想念道长,所以派孩子来迎接。前不久,小儿偶然外出,突然被愚人伤害,全靠您脱 衣救赎,保全性命。这儿我们的同族不少,都感激先生再生之恩。今天能面见道长,真是荣幸啊!”一会儿,请思邈进入内堂。里面好像是宫殿的内宅,见一位中年妇女,领着个穿青衣的小孩出来,再三拜谢说:“这小孩儿呆头呆脑,被人打伤,全仗道长救护才免一死。”思邈这才想起曾经救活一条小青蛇,不由疑问重重:这是什么地方?又见左右服侍的都是太监婢女,侍从呼戴白袷帽的为“君王”,称乎中年妇女为“妃子”,心中十分诧异,便悄悄问身边的人,“这是什么地方?”回答说:“这是泾阳水府。”原来那“君王”,是泾阳的龙王呢。龙王请来宾客僚属,排下酒席,奏起音乐,宴请孙思邈。思邈推辞,说自己正辟谷服气,只能喝几杯酒。
在水府流连了三天,龙王问孙思邈想要点什么谢礼,孙思邈回答说:“本人居住山野,只喜好修道,冥想仙真锻炼形神,眼中虽看到各种物事,心中却没有什么欲求。”龙王把美丽的轻绡和珍贵的珠子、黄金送给他,思邈坚决辞谢不肯接受,龙王说:“道长是不把它们当回事罢,可怎么报答您呢?”于是命儿子取来秘藏在龙宫的药方三十篇交给思邈,说:“您是真正的有道之士,拿着它们可以济世救人。”于是备好仆马,送思邈回到所居的山上。
思邈对自己遇到的事十分惊异,试着用那三十篇医方治病,效果都很神妙。后来,他编写《千金方》三十卷,将龙宫之方编入书中。
《千金方》是医家的千古名着,造福世人不可胜数。孙思邈修道有成,医业又精,救人无数,所以被百姓尊为药王。在他家乡耀县,人们立庙纪念他,那庙所在的山就被称为药王山,周围民众至今仍流传着药王和龙王相交的故事。
经典十大民间故事2
道光年间,李诚甫带来几件陕西新出土的铜器,来北京做生意。一天,他走进宣武门来到石驸马大街(今北京新文化街),正巧赶上克勤郡王回府,路上行人要回避,李诚甫不知道有这套规矩。他觉得既新鲜又热闹。他只顾看热闹。没面墙而立。护卫们提鞭便去抽打他,他尖声喊叫“冤枉!”克勤郡王爷听见了,命令停轿,问:何人喊冤?把他给我带过来!李诚甫一看这阵势,吓傻了眼,急忙跪倒磕头。王爷问:你有何冤枉?他不敢说刚才护卫用鞭抽他,怕再挨打,便急中生智说:我有好古铜卖不出去,特来喊冤献宝。王爷笑了,喊声:起轿回府!把这人给我带回来!
李诚甫被带到石驸马大街西头路北克勤郡王府,献上几件铜器,王爷没看上眼、反而让他看一看自己收藏的金石。克勤郡王问了李诚甫几件铜器的名称,他对答如流,并说出了自己的见解,王爷很欣赏他。
从此,李诚甫做上了克勤郡王的古董买卖。他赚了钱买金石考古书看,自学不辍。王爷很欣赏他的好学,将自己的收藏给他观览。
克勤郡王是八家铁帽王之一。这里所说的八家铁帽王是指清初战功显赫,受封“世袭罔替”的六家亲王和两家郡王。第一代克勤郡王岳托,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二子代善的长子。道光、咸丰时的克勤郡王是第几代,老古董商则说不清了,只知他是位金石收藏家,收藏三代、秦汉青铜器,汉唐碑碣石刻拓本、古画、字帖和古玉、陶片最多,室内陈设都是文玩书画,克勤郡王的书法闻名于朝野。
克勤郡王还请李诚甫鉴别审定自己收藏的珍贵文物,并编目书写成册。李诚甫鉴赏金石碑碣石刻、古玉陶片的眼力从此锻炼出来了,在京师金石界有了名声。
道光末年,李诚甫回到山西襄汾县,家乡的士绅集资请他在北京琉璃厂开家古玩店。他在京城请克勤郡王书写匾额:“德宝斋古玩店”,在这条古老的文化街市上挂了出来,德宝斋正式开业。之后,王爷出面约咸丰新科状元翁同和书写门楹:“德比圭璋儒所贵,宝兹彝鼎古为徒”王爷写匾,状元写门楹,京师只此一家。这家古玩店开了94年。1945年才歇业。可惜后来匾额、门楹均不见了,令人叹惋!
经典十大民间故事3
阳春三月,余姚和慈溪北部大片的农田里,绿油油的蚕豆长得格外惹人喜爱,竞相怒放的蚕豆花犹如展翅飞翔的黑蝴蝶,豆花的芳香飘荡在广阔的大地上,沁人心脾。到了五月初立夏时节,蚕豆已长出粗壮的果实,剥掉厚厚的豆荚儿,里边是绿澄澄又大又嫩的青蚕豆,多的三四颗,少的一二颗。慈溪人爱吃青蚕豆,或煮或炒,香喷喷甜滋滋,小孩子们则喜欢把煮熟的青蚕豆串成一圈,像条项链似的挂在脖子上,互相约了到田野里嘻闹,边玩边吃,非常开心。六月底,蚕豆成熟,农民们开始收摘蚕豆,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野。农民们还喜欢把蚕豆晒在路上,让行人从上面踩过,使蚕豆从豆荚中脱出。每当此时,满地皆蚕豆,人踩在上面,一片哗啦啦响,别有一番情趣。
余姚北部和慈北所产大白蚕豆,为浙江省五大名豆之一,也是全国着名的蚕豆良种。大白蚕豆粒大质优,光滑结实,含有丰富的蚕白质和脂肪。大白蚕豆俗称大豆、罗汉豆、当地人多称其为“倭豆”。据说,当年戚继光率兵在余姚沿海抗击倭寇,戚家军奋勇杀敌,所向披靡.将士门每杀一倭寇,便摘一颗蚕豆代之,用线串了挂在胸前,到时以豆数多寡记功论赏,这样,“倭豆”之名逐渐叫开了。
蚕豆浑身皆是宝。除食用外,工业和医药都少不了它。即使豆壳和豆杆,也是上好的饲料和燃料。夏秋之夜,燃上一堆豆壳,其散发出的烟具有强烈的驱蚊杀菌之效。
大豆的食用 *** 多种多样。用蚕豆 *** 成粉丝,蚕豆粉丝白亮细长,柔软但煮不烂,是粉丝中的极 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民间对大白蚕豆的几种加工 *** :
一、油沸豆:又分为去壳的油沸豆瓣和不去壳的兰花豆两种,均色香味俱佳,是家常佐餐佳品,近年来,产油沸豆还出口海外。
二、茴香豆:鲁迅小说《孔乙已》中曾写到孔乙已吃茴香豆之情节,这茴香豆就是用蚕豆加工而成的。茴香豆加工 *** 简便,味道却好。
三、炒蚕豆:这是农村里最常见的吃法。炒蚕豆有很多的花样,味道各不相同。有直接把硬豆下锅炒的,也有孵出豆芽后再炒的。观城一带所出的“盐炒豆”松脆香美,老少都爱吃。还有一种炒豆坚硬但特香,称“石板豆”,年轻人喜欢吃,大多藏在口袋里,一颗一颗往嘴里塞,“吱崩吱崩”咬着,有滋有味。
经典十大民间故事4
明朝崇祯年间一富家子弟侥幸中了头名状元志得意满便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了。
他返乡省亲一天便衣出游路过一个小山村时见从一座低矮的茅屋里走出一位女子。这女子长得美胜天仙一下子就把状元给迷住了。他忙上前找话说女子只是嗤嗤地笑不回一语。状元一时昏了头竟向女子伸出手来。女子一躲就大声喊道:娘快出来呀。喊声一落就从屋里走出一位老妇人问道:叫 *** 啥?状元知道这是女子的母亲不等女子回话上前一步抢着说:学生路过这里走得口渴了想讨口水喝。老妇人闻听就吩咐女子:快去取碗水来。女子一走状元就问老妇人:请问你女儿芳龄几何?老妇人说:她属虎。状元扳指一算说:啊十九岁了。接着又问可曾婚配?老妇人说:我只有这一个女儿不想嫁她出去留着跟我做伴儿。女大当婚迟早总要出嫁的。状元说有道是人老珠黄不值钱呀。这时女子端碗水出来了听到此话就说:娘这人流里流气不怀好意极不正经甭跟他多说。状元忙对老妇人说:妹子这话太随便了。我是新科状元呀。老妇人不懂啥叫状元问他:状元是个啥东西?状元说:状元就是考中进士的第一名文章天下第一是最有学问的人。女子问他:状元几年出一个?状元说:三年才出一个。女子笑笑说:哎呀呀我还以为千百年出一个呢原来三年就出一个这有啥稀奇!老妇人斥道:小孩子家知道个啥。女子说:我自然不能跟最有学问的状元比知道得很少。正因为这样我得向状元讨教有这样一个上联:炭黑火红胜似棉不知下联该如何对。状元是最有学问的人你能对出来吗?状元低头凝思良久对不出来羞得不敢抬头。女子哈哈大笑拍着手说:哎呀最有学问的人也不过如此。状元公你看这样对如何:谷黄米白贵如金。说罢飘然回屋去了。
状元一听知这女子美且有才就更喜欢了忙恭敬地对老妇人说:学生尚未娶妻对你女儿既爱又敬愿娶她为妻。如不嫌弃愿留下薄礼为聘。说着从身上摸出黄灿灿的两个金元宝递给了老妇人。老妇人摸着金元宝说:这玩艺儿闻着不香摸着冰凉是啥?状元说:这是金元宝饥了能买吃的冷了能买穿的。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老妇人一听又把金元宝撂给了状元冷淡地说:我家有薄田几亩桑树百株倒不愁冻饿要这金元宝没用。说着便往屋走。状元急了上前拉住了老妇人的衣裳说:我还有话要说。老妇人生气了:你这人不懂礼咋动手动脚的,怪不得我女儿说你不正经。滚吧。说完挣脱状元的手走进屋去哐咚一声关上了门。
自命不凡的状元在小山村碰了一鼻子灰只得悻悻离去。
经典十大民间故事5
阿凡提行医的时候,一位肥胖得走不了路的人来求医:“阿凡提,我走几步路就觉得胸口堵得慌,喘不过气来。只要能医好我的病,您要多少钱我都给您。”
阿凡提给他号了号脉,说道:“您的整个心脏被脂肪包往了,可以说是不治之症。您多则半个月,少则七天就会归天。”
这位肥胖症患者吓得要死,回到家后整日茶不思、水不饮、饭不吃、睡不宁。过了十五天,他整整瘦了一圈,但却没有死。
他来到阿凡提跟前埋怨道:“您是什么医生呀?胡说八道,害得我好苦,现在都过了二十多天,我怎么没死呀?”
“对呀,这就叫妙手回春,快付我行医费吧!”阿凡提回答说。
请吃吧,我的狐皮大衣
一位富有的人家,请了一些有钱有势的人到他家赴宴,其中也有阿凡提。阿凡提穿了身普通的衣服应邀赴宴来了,穿戴讲究的那些体面人物,看见阿凡提那身极普通的穿戴,谁也不理睬他,既没人让座也没人让餐。见此情景阿凡提悄悄跑回家。头上戴了一顶崭新的帽子,身上穿了一件华丽的狐皮大衣,重新赶来赴宴。阿凡提刚一进门,众人便点头哈腰地簇拥过来,把他请到席中央,还把吃的佳肴摆到了他面前。
但是,阿凡提并没有伸手品尝那些美味,却把狐皮大衣的袖子伸到宴席桌前,一本正经地自言自语道:“请吃吧,我的狐皮大衣!”
驴的叫唤比这个好听
国王心血来潮写了一首拙诗让阿凡提看。阿凡提看过诗后对国王说:“陛下,诗还是让那些诗人写吧,您还是老老实实当您的国王吧。”
国王听了发怒道:“来人,把他关进驴圈!让这个不懂诗的蠢驴好好听那些驴的叫唤去吧!”
阿凡提在驴圈里被关了一个礼拜后,国王心想:这回他该老实了,肯定会称赞我写的诗。于是便把阿凡提叫来,把他新写的一首诗大声地念给了阿凡提听,然后问道:“怎么样,阿凡提,我这首诗写得还可以吧?”
阿凡提听后一声不吭转身就往外走。国王叫住他问:“阿凡提,你上哪儿去?”
“陛下,我还是回驴圈去吧,驴的叫唤比这个好听一点。”阿凡提回答说。
你自己猜吧
一位狂妄的巴依要到巴格达去,当他来到一个岔路口,不知道应该走哪一条路而为难的时候,阿凡提骑着驴走了过来。
“喂,阿凡提,我去巴格达应该走哪一条路?”
“喂,你怎么知道我是阿凡提?”阿凡提问道。
这个狂妄的巴依想羞辱一下阿凡提,说道:“我不仅知道你叫阿凡提,还能猜出你在想什么。”
“那你猜猜看我在想什么?”阿凡提问。
“你现在饥肠辘辘,想吃一只美味的烤鸡。”巴依说道。
“太对了,”阿凡提说完转身就走,并回过头来对巴依说道,“那就请你自己猜一下哪条是去巴格达的路吧!”
经典十大民间故事6
在女山湖北十余里,有一座山,三峰相连向北延绵十余里,远远看去,形似"山"字,气势雄伟,林木茂盛,草场广阔,四周村民常年在此放牧。
传说当年杨二朗担山撵太阳,最后一个瘸腿的太阳因奔跑不动,躲在这山下,由此被称作"避阳山"。山上盛产一种叫"紫柴胡"的中草药,每年夏秋之际,各地药农中有人叫它" *** 山",顺口又好记,久而久之, *** 山就这么被叫开了。
这 *** 山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至今。
淮河两岸农家有大清早拾粪的习惯。这年初冬的一天清早,天刚蒙蒙亮, *** 山下小朱庄的朱老汉背着粪箕、挟着粪铲和往常一样庄前庄后的拾粪。忽然,看见 *** 山半山腰不断闪着金光,远远看去像是有位女子在赶驴推磨。朱老汉纳闷,这一大清早谁家女子在半山腰推磨呢?不由向闪光处走去。走了好大一会,才近得跟前。原来是一位貌若天仙的年轻女子赶着一头晕身闪为光的大马拉磨,磨眼上一小堆黄豆。朱老汉在一旁看得眼发花,那女子见朱老汉盯着磨盘傻看,没有吱声,只是朝老汉笑了笑,算是打了招呼,便顺手舀了一瓢黄豆给朱老汉。朱老汉忙撩起长袍接着,顺手将长袍一角掖在腰带上。那女子继续埋头干活,再不搭理朱老汉。朱老汉谢了一身,转身回村去了。
回到家,他把刚才见到的奇事和家里人一说,谁也不相信,认为他是编故事逗大家。朱老汉急了,生气地说:"不信,你们看我兜里的黄豆。"朱老汉拽下掖在腰带上的长袍一看,里面还剩有几粒,因为朱老汉一开始就没把黄豆当一回事,一路走来基本上掉光了。儿媳眼尖手快伸手抓了一粒,一看黄豆金光闪闪,惊叫起来:"妈呀,是金豆子!"这一叫,全家人都围了过来看,齐说:"是金豆子。"于是都弯下身在地上找豆子来,找了半天,一共只有八烂豆子。儿子问老汉:"那仙女给你多少豆子?"朱老汉说:"给了一瓢,""我的天哪,都掉在跑上了。"老伴和儿媳同时叫了起来:"快回去找。"
朱老汉全家一齐出动,睁大眼睛弯着腰顺着朱老汉回家的路找起了金豆子。村里人不知朱老汉一家发什么神经病,一问才知找金豆子,也都一同跟着找。可是这么多人从村口一直找到山上也没找着一粒金豆子,也没看见仙女拉金马磨金豆子。大家都怀疑朱老汉讲的事是假的,可是朱老汉确实有八粒金豆子。以朱老汉的家底子哪能有什么金豆子呢?
朱老汉遇着仙女得了金豆子的故事,不胫而走,传遍了十乡八镇。从那时起,每天天不亮就有很多人往 *** 山上跑,但谁也没有再遇上仙女拉金马磨金豆子的美事。
*** 山下的 *** 镇有个姓范的老财主,贪得无厌,听到这金豆子的事,就一心想得到金马、金磨、金豆子。他派人昼夜看守山间,不准任何人上山,连放牧的牧童也不准上山,还常常亲自在山上看守。
一天,正当这范老财亲自守山,半夜里,忽然乌云翻滚,雷电交加,大雨滂沱,他躲在一道山崖下。他的眼圆睁睁注视着周围,忽然一道闪电照亮夜空,半山腰现出一个一丈见方的大洞,洞中金光闪闪,一个美貌的女子端坐在金磨前,一匹高大的金马拉磨,磨着金豆子。范老财顿时来了精神,不顾一切拼命向山洞奔去。冲进洞里伸手去拉那匹金马。这时一声巨响,山动地摇,一块巨大的石头从天而降,堵住洞口。从此,人们再也没见到范老财。
经典十大民间故事7
民国时期,统帅奉系的东北军阀张作霖虽然在公开场合常常被人们尊称为“张大帅”,可是在暗地里,人们却对这位土匪出身的“土皇帝”颇不以为然。尤其是那些文人墨客们更是认为张作霖根本不懂得一点知识、礼仪,凭借槍杆子闯世界,也就是在当时的乱世中才偶然得势。对于别人的这些背地里的不敬,张作霖实际上心知肚明,但是他并不以之为耻,相反却一向我行我素,并且还经常以“不懂文化”的人自居。
虽然人们对张作霖的生平事迹多有议论,但是他在对日本人的态度上,人们却不得不竖起大拇指大声称好。张作霖对付日本人有他自己的一套。虽然他没有大义凛然、文采飞扬的抗日誓词,但是日本人却对他又怕又恨。
作为奉系军阀的统帅,张作霖经常受邀参加各种各样的宴席,大多数时候,张作霖会派自己的弟弟张作相或其他部属代自己参加这些宴席,但是如果邀请之人身份特殊,或者宴席的主题事关重大之时,张作霖必定要亲自赴宴。
有一次,张作霖出席由当地一位社会名流组织的宴席,正在他与席上的几位朋友互相敬酒致意之时,有几个同来参加宴席的日本人突然声称:“久闻张大帅文武双全,请即席赏幅字画。”
其实但凡对张作霖有一点了解的人都知道,张作霖哪里懂得什么字画,他不但不会写字作画,就连看恐怕也看不懂。席间的人都看出来日本人是在故意刁难他,张作霖虽然性情粗犷,可却是个明白人,他早已洞悉日本人的不怀好意。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果不给日本人点颜色看看,他们必定会百般刁难,最后不但自己骑虎难下,而且还要大失颜面。于是张作霖同样用自己在交际场合中学来的一些文词回答:“在下虽然不才,但是无奈盛情难却,那我就在众位面前献丑了。”说完就吩咐笔墨侍候。
一阵张罗之后,笔墨纸砚全部摆齐。只见张作霖大步跨到桌前,在铺好的宣纸上大笔一挥写了个“虚”字,然后得意地落款:“张作霖手黑。”
此时,不仅几个日本人摸不着头脑,就连在场的许多中国人同样面面相觑,不解其中意思。还是跟随张作霖多年的秘书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连忙贴近张作霖耳边低语:“您写的‘墨’下面少了个‘土’,‘手墨’变成了‘手黑’。”
张作霖立即反应过来。这时人群中的很多中国人也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但不知道一向善出怪招的张作霖此次将如何当众收场。只见他不慌不忙地拍了一下秘书的肩膀,然后大声训斥秘书:“我还不晓得这‘墨’字下边有个‘土’?知道我为什么少写一个‘土’字吗?因为这是日本人要的东西。我这叫寸土不让。”话音刚落,满堂喝彩,那几个等着看张作霖出丑的日本人反而被他的一番话捉弄得无所适从,最后不得不匆匆地离开了。
经典十大民间故事8
很久很久以前,铁棺峡出口宽谷地带,土地肥袄,有几十户乡民在这勤劳耕种,过着不愁吃喝的安定生活。
峡谷东岸的山洞中,盘踞着一条黄龙,它历经了三百多年的修炼,和附近乡民相处和善,见难相助,有救必应,当地黎民对他十分敬仰。每逢天旱,人们便成群结队的来到洞前求雨。黄龙为了满足乡民需要,便从洞中吐出一股股紫雾,紫雾冉冉上升到天空,很快凝成一一团一一团一乌云。倾刻,雷声隆隆,大雨倾盆,使峡谷庄稼五谷丰登。乡民为了感激黄龙神恩,便在黄龙洞前,立庙祭祀。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西岸山洞中,住进了一条乌龙。它经过百余年修炼,开始有了一些道法,见黄龙洞前香火很旺,祭品繁多,不禁眼馋起来。心里暗想:哼!黄龙有多大的本事,你们那么尊重它,不把我看在眼里,好嘛,让我施展法术给你们看看,那时你们就会来求我了。于是,乌龙开始作威起来。这时,刚巧遇上天旱,它就乘机火上加油、口吐火焰,使田干地裂,庄稼枯黄,人畜因热而生病的不少。黄龙得知此事,忙布雨解危,使乌龙的一陰一谋未能得逞。就这样反复几次较量,都是黄龙化险为夷。乌龙见黄龙处处与它作对,十分气恼。
一天,乌龙来到黄龙洞外威胁黄龙说:“你快把洞府让出,不然叫你葬身洞窟,后悔莫及!”面对乌龙的无理威胁,黄龙以好言相助:‘修炼便民’是我们的正本,你这样作恶害人是不对的。骄横无理的乌龙大吼:“少说废话,今天让你看看我的厉害!”话刚落音,乌龙就口喷一一团一红光,随着一声巨响,顿时庙宇倒塌,连整个洞府也晃动起来。黄龙被激怒了,从洞中冲出,与乌龙厮杀起来。两龙腾空,相互伸长龙爪,你抓我咬,各自施展绝招。好一场恶斗,只杀得天昏地暗,经过九九八十一个回合,乌龙由于修练功夫不如黄龙,渐渐不支,且战且退,鳞甲被打落得满峡谷都是。至今人们看到宁河中的五彩石,传说就是两龙相斗时掉下的鳞甲变成的。
正当乌龙战败被擒,连连呼救求饶的时候,恰巧观音大士云游到此,问明了原固,训斥了乌龙,劝阻黄龙手下留情,要两龙合好,同住一个洞中,共同修炼仙道,为民除害。
乡民们见黄龙一心为民施云布雨,乌龙也改邪归正了,又集资重新修起了庙宇,取名“双龙庙”,两龙逢旱施雨;遇涝放晴。乡民们把峡谷耕耘得青翠欲滴,庄稼喜人,生活一天天的好起来。
明朝文学家杨慎(号升庵),路过三峡时,听到乡民们纷纷称颂双龙利民功绩,欣然挥毫留下了“护峡佑民”四个大字。人们把这四个字做成一块金匾,悬挂于双龙庙中,以表彰二龙。为此,这段峡谷也叫“双龙峡”。
经典十大民间故事9
人类的始祖女娲造人之后,一向太平无事。
忽然有一天,天地大冲撞,天上崩开一条巨大的裂口,地面也爆裂塌陷,烈焰从地心迸发,焚毁森林;洪水从渊底喷涌,漂走山岭;妖魔鬼怪,恶禽猛兽,趁机肆虐,人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女娲听到人类的求助声,她先杀死妖魔鬼怪和恶禽猛兽,然后平息了水患,接下来进行伟大的补天工程。
女娲到各个地方收集芦柴,搬运到天的裂口处,堆积得与天一样高,接着去寻找与天一样颜色的青石,由于地上没那么多,只好再拣些白石、黄石、红石和黑石,放在柴堆上面。趁从地心迸发的大火还没有全部熄灭,她用一棵大树点燃芦柴,火焰忽地窜起,照亮了整个宇宙,五色石都被烧得通红。慢慢地,石块熔化了,象糖浆似的流淌在天的裂缝中。等芦柴快烧完的时候,天上的大裂口被补好了。
尽管残破的天地被女娲修好了,但并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西北方向的天空略有点倾斜,所以太阳、月亮都不自觉地往那边跑;东南方向的大地,陷下去一个深坑,所以大川小河里的水,也都不由自主地朝东南方向流,大量的水积在那里,就形成了海洋。
在渤海的东边,有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深沟,名叫“归墟”。无论是地上的水,还是海里的水,都往这里流。“归墟”里的水,却总保持同样的状态,既不会增加,也不减少。因此不会溢出来淹没人类。
“归墟”里面有五座神山,就是“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每座神山高三万里,山与山之间是七万里。山上有黄金打造的宫殿,玉石雕刻的栏杆,许多神仙住在这里。
神山上的所有飞禽走兽都是白色的,山上还有许多奇特的树,这些树结的果实是美玉和珍珠,味道非常好,凡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神仙们都穿洁白的衣服,背上长有小小的翅膀。平时这些神仙们在大海上、碧空下,象鸟一样自由地飞翔,往还于五座神山之间,探望他们的亲戚朋友。神仙们的生活快乐而幸福。
但在快乐幸福的生活中,也有一件小小的烦恼。原来这五座神山都是漂浮在大海中的,下面没有生根,一遇有大风,便会漂流不定,这给神仙们来来往往造成不便。于是他们派代表向天帝去诉苦。天帝也害怕几座神山漂到天边去,诸神无家可归。于是吩咐海神“禺强”派十五只大乌龟,去把五座神山用背驮起来。每座神山由一只大乌龟驮着,其余的两只守候在旁边,六万年轮流一次。这样一来,神山稳定了,住在山上的神仙们都欢天喜地。
不料有一年,巨人国“龙伯国”的一个巨人来到归墟钓鱼。巨人的身子象神山一样高大,他举起钓竿,接二连三地,从海底钓上来六只大乌龟。这六只大乌龟恰好是背驮神山的乌龟。巨人不管三七二十一,背着乌龟回家了。失去乌龟的两座神山“岱舆”、“员峤”被风吹到了北极,沉到海里去了。住在这两座神山的神仙们,都慌慌张张地搬家,带着东西在天空中飞来飞去,累得满头大汗。
天帝知道了这件事情,大发脾气,便把“龙伯国”的人的身体缩短,以免他们再出去惹事。剩下的三座神山因为有大龟背着,一直没有出什么事,至今还矗立在中国的东部沿海。
经典十大民间故事10
古时候,有个年近古稀的老宰相,又娶了个名叫彩玉的小媳妇。彩玉年方二九,长得如花似玉。自从嫁给这位老宰相,虽说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她总是闷闷不乐,暗暗埋怨父母不该把她给一个老头子。
一天,彩玉独自到后花园赏花散步,碰上了年轻的小花匠。这位花工眉清目秀,一表人才,两人一见钟情。从那,彩玉常常偷偷地到花园里同花匠相会。有一回,彩玉对花匠说:“你我花园相会,毕竟不是长法。我有一计,可使咱俩天天幸会,如同夫妻一般。花匠问什么妙计,彩玉就如此这般地说出了自己的主意。
原来,老宰相恐怕误了早饭,专门养了一只“朝鸟”。这鸟天天五更头就叫,老宰相听到鸟叫,就起身上朝。彩玉让小花匠四更前就来用竹杆捅朝鸟,让它提前叫唤,等老头子一走,他俩就可团聚了。
这天,老宰相听到朝鸟的叫声,连忙起身上。等来到朝房门外,刚好鼓打四更。他想,这鸟怎么叫得不准了!就转身回了家。当他走到自家的房门外,听到彩玉说:“以后早点来捅一下朝鸟。”停了一霎又说:“你这个小花匠一枝花。”小花匠说:“你活象粉团,却配了一块干巴姜,多可惜呀。”宰相听到这里,气得浑身发抖,但并没有声张,又上朝去了。
第二天正是中秋佳节,老宰相有意把彩玉和花匠叫在一起,在后花园牡丹亭中吃酒赏月。酒过三巡,月到中天,老宰相捋了捋胡子说:“今晚咱赏月作诗,我先作,你俩也要接我的诗意谄上几句。”说罢就高声吟道:“中秋之夜月当空,朝鸟不叫竹杆捅,花枝落到粉团上,干姜躲在门外听。”
花匠一听,自知露了馅,扑通跪在桌前,说:“八月中秋月儿圆,花匠知罪跪桌前,大人不把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
彩玉见事情已经挑明,也连忙跪倒在地,说:“中秋良霄月偏西,十八妙龄伴古稀,相爷若肯抬贵手,粉团刚好配花枝。”
老宰相听了哈哈大笑说:“老少匹配本不宜,意马难拴我自知。花枝应偕粉团去,速离相府成夫妻。”
彩玉和小花匠听了,连忙叩头谢恩,携手离府而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到 quanzhongzha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0771td.com/p/86546.html